之前看許多網誌都建議要預留一半天好好來宇治參觀
為了省點錢,想就都買了JR PASS了,硬是把宇治排在這一天
幸好機場通關很順利,為7天的旅程展開美好的序幕
從飯店前的地下道直接搭電車,還真怕迷路
一路順著JR的指標走,莫名奇妙地就走到改札口(閘口)了
明明在行程表上已寫著8號番號(第8月台),情急之下忘了拿出來看
不確定的情況下用簡單的英文詢問查票員
他聽到我說UJI時還楞了一下,馬上跟我說是Platform 8
幸好搭上快車,之前查過時間,普通車可要多花一倍的時間才能到達
下午3點,到了宇治,幸好車站就有清楚的指標告訴乘客往哪個出口出站
順著指標走就是了
一出車站就可以看到觀光案內所,馬上進去拿份地圖
上圖觀光案內所的右手邊就可以看到商店街的牌樓,往裡面走就是了
等待過馬路時,回頭看看宇治車站
上上圖商店街的牌樓走到底,就可以看到這間有名的中村藤吉本店,打算回程再來品嚐。再來就是左轉繼續走了
左轉後的街景
在這之前,就在中村藤吉的斜對面,有一間店門庭若市,我們也好奇的走過去看,原來是一間抹茶專賣店,門口也有提供不同的茶品讓民眾試飲。在天氣這麼熱的情況下,當然不客氣地倒上二杯。一杯是抹茶,另一杯像是煎茶。抹茶真的好好喝,完全沒有澀味。想說也是回程再來參觀,居然忘了拍照…
走到盡頭就可看到宇治橋了
橋頭處可以看到紫式部像。到這裡有兩條路可前進,一是過宇治橋到宇治上神社,二是左轉走平等院參道到平等院。因為上神社較早關門,我們選擇前者。
過橋後,第一條路右轉,走在類似民宅裡的小巷弄,還真怕走錯路,幸好不久後出現了這個招牌
天氣真的很熱,硬是要走在有陰涼的地方,不然真的會變成人乾。幸好日本的天氣較台灣乾爽,雖然汗流夾背,但不致於濕黏。
終於看到上神社的島居了
神社的入口
雖然貴為世界遺產,卻是免費參觀,有入口處一間販賣御宇及繪馬的小屋。從小屋左邊的小路繞過去,就是本殿的後方。
這就是本殿了。上神社很小,繞完一圈不用3分鐘。不過都來到這裡了,當然是慢慢走好好參觀。
離開上神社後,沿著剛剛的路走,不久處就是宇治神社了
一樣是免費參觀,還是進去繞繞
宇治神社鳥居與本堂
再來,準備通過觀霧橋,走到中之島
觀霧橋
雖然照片看不出天氣有多炎熱,但走在沒有樹蔭處都不想多做停留,因此直接跳過中之島的景色了。
沒有認真看地圖的結果就是多走了一大段路,明明可以從橘橋走到平等院的表門,我們卻是走喜撰橋想要繞回平等院
無奈被天氣熱打敗,最後從南門走進平等院。
因為沒做太多功課,只認識那有名的鳳凰堂,從南門進去,會繞過鳳翔館才能看到鳳凰堂
透過其他建築可以看到鳳凰堂的屋頂,這也是十元硬幣背後的圖像
側面
比較完整的測面。因為下午是逆光,正面照幾乎都是黑的。
平等院大門
離開了平等院,居然忘了走參道,只留下一張表參道的照片。這張其實是從喜撰橋走來要找到表門前的岔路所拍的,沒想到後來找不到表門,直接跑去南門。
該回去找中村藤吉了,經過時外面異常的平靜,還以為沒開門營業,看到有人拉開布簾走進去了,就跟著走進去。原來裡面別有洞天,熱鬧非凡,有好多人在等座位,看了看登記本,已經排到了二頁去了。今天除了飛機餐之後就再也沒進食了,也上天氣也熱,因此也沒什麼性子再等,就走出了中村藤吉…
時間大約5點,在月台等車時,本想直接就回京都車站覓食了,又因為想省錢的緣故,想一併把稻荷也排進去。就直接跳上另一月台已在等待的普通列車,轉往稻荷。
出了稻荷車站、過了馬路,就可以看到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。照片遠方的本殿正在整修中。因為時間有點晚了,商家也陸續關起門來,也只看到稀稀落落的幾名遊客。這裡我只認識千鳥居而已,找到它們就算到此一遊了。
有不少的狐狸像
繞過一些神社後,爬上階梯,終於找到千鳥居了
往千鳥居裡面走一小段,又有更多的鳥居了。
終於體認到為什麼有人說這兒晚上有點陰,因為樹林及鳥居遮蔽,太陽還沒下山,卻感覺天色昏暗了。因為沒太多人,我們也不敢再繼續往下走了。早早打包回府,這次終於要去覓食了。
我真的超討厭寫作文,因為我一直覺得我的手跟不上我的腦袋,想的東西總是無法用文字完整呈現。 現在當了二個女兒的媽,因為日漸衰退的記憶力,為了日後還能記住與女孩們相處的點點滴滴,努力將這過程轉為文字與相片記錄下來。
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
2010關西自由行--DAY1-2宇治、稻荷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The Ordinary 超過十項產品使用心得(持續更新中)
在某天ASOS閒逛時第一次發現這品牌,一開始看到品牌包裝及產品命名還以為是化工原料來著。因為產品價格實在太便宜了,忍不住在網上蒐尋了一番,這才發現原來這品牌已瘋靡歐美地區一段時間,我在2017年5月才開始入坑,已經有點小LAG了。 入坑快兩年來,陸陸續續用過十...
-
在某天ASOS閒逛時第一次發現這品牌,一開始看到品牌包裝及產品命名還以為是化工原料來著。因為產品價格實在太便宜了,忍不住在網上蒐尋了一番,這才發現原來這品牌已瘋靡歐美地區一段時間,我在2017年5月才開始入坑,已經有點小LAG了。 入坑快兩年來,陸陸續續用過十...
-
卸貨文有提到,生產時誤打誤撞住進了樂得兒病房 雖然貴了點,不過待產的經驗還滿好的,至少生產時不用爬上爬下,也不用聽到其他產婦的慘叫聲,自己也可以肆無忌憚的鬼叫 在病床的正對面,從左到右: 有寶寶處理檯、體重機、小冰箱跟不知名的的桌子 病床的右邊,有一張陪病床 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